传真:010-83554780
E-mail:dg2021@cnsoc.org
发布时间:2014-07-04 点击次数: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图形和关键信息工作组于2014年7月4日在中国营养学会会议室召开了第三次小组会议,负责人孔灵芝,委员翟凤英、于康、陶茂萱、施小明(李园代)、汪之顼、何梅(刘佳代),秘书常朝辉、刘培培等9人参加了会议,会议由孔灵芝主持,主要就本组工作进展进行总结,并为主任委员扩大会报告做相应准备。
会议首先回顾了之前两次的工作会议内容,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;为尽快了解大众需求,本组动员委员针对膳食宝塔的图形做了相关调查,结果显示:社区居民和国企员工(>40岁)对中国膳食宝塔有所偏重,而外企和机关工作人员、医务人员和大学生等知识分子对于盘子的图像较为喜欢,如,美国、韩国、芬兰,而认为原膳食宝塔颜色过于灰暗,建议采用大小和颜色区分不同人群等意见较为一致。孔灵芝教授指出关于图形的框架,沿用原图形的优点是已经深入人心,容易推广但同时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,若采用新图形会更具有视觉冲击力,但也可能减弱对原来宣传的影响。鉴于以上考虑和照顾到不同人群的偏好,需要结合2个方面探讨新的框架。会议决定首先确定膳食宝塔的大体图形。各委员一同分析并归纳了49个国家的图形,考虑到运动与水和图形的相互融合以及后期的宣传效果,陶茂萱副主任提出的餐盘层叠而成的宝塔,同时把运动人物和水放在底层,融为一体,得到了参会者的一致认可,建议作为首选模式。同时考虑到调查中各阶层的反映,将宝塔和盘子作为备选方案。在量具的讨论方面,李园老师对已收集到的刻度酒杯、男女健康腰带、调味料瓶、脂肪和胆固醇等换算的食物分量等信息进行了报告。各委员讨论米油面盐等的量勺和份量调味瓶,其接受性和可实施性较低。除了量具的思考,对膳食指南进行相关的宣传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,孔灵芝教授提出关于项目招标的讨论,预计7月底或8月初启动。于康教授建议公开招标,拟出招标指南和任务思路,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,重点优中选优,选择最能理解其宣传意义的作品进行合作。汪之顼教授认为指南图形的设计和成书后的宣传可以分开进行招标,更有利于激发创造力和新意。
接着会议讨论了食物份量和食物分类,汪之顼教授指出食物份量起源于孕妇配餐需求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每份食物中克和两数据单位的使用,并对食物进行了十个分类。针对每类代表食物确定一个标准分量,依据需求食用量的多少把食物分成一份一两(如蔬菜)和半两(如畜禽肉等大能量高营养密度食物)两类进行换算比较。参会委员针对食物大小量的概念展开了讨论,刻度格子背景与食物的结合,标尺与白底食物的结合,以及流动性食品与身边熟悉物体的比较,会议认为食物分量可以主要作为营养专业人员制定食谱和营养师、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基层人员培训时使用,也可用于科普宣传及有兴趣的居民。
最后孔灵芝教授总结了会议,并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配,请于康教授草拟第三方公司议标备忘录,请李园负责搜集量具信息,请汪之顼教授负责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食物进行分类并做成食物分量。会议进一步确定了时间安排,为接下来的修订主任委员扩大会报告做了充分的准备,此次会议圆满结束。
中国营养学会
2014年7月5日